五官科 发表于 2015-10-14 15:42:11

到了适婚年龄就要结婚吗

有外媒报道称:北京和上海有成千上万的“剩女”(中国社会及官方媒体广泛使用这个词语,指代过了27岁还没有结婚的女性)。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当家做主、90后步入社会工作,这群原本尚年轻的80后、90后也逐渐到了适婚年龄。由于受到新式思维的影响,部分80后、90后享受着单身的乐趣,却苦了焦虑的父母。究竟到了适婚年龄,是否就必须要结婚呢?尚年轻 享受高贵地单身根据机构调查报告指出,20岁以前结婚的人在婚姻前五年离婚率高达32%,五年后机率则会下降;在20~24岁这段期间步入婚姻的人,离婚率则是20%;25~29岁是15%,30~34岁是14%。由此可见,20~34岁的人都处于适婚年龄,而目前社会上处于该年龄段仍单身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30岁以下的人。今年26岁的阿欣是本地居民,从事一份文职工作,有着稳定收入,和父母同住,无须为住房、温饱忧愁,她目前最大的烦恼是面对父母、亲朋戚友的催婚。“逢年过节就要被连番追问‘有男朋友没?准备什么时候结婚?’,我觉得我还年轻啊,为什么一定要这么着急呢?”

按照阿欣的原话,结婚虽好,单身却也有单身的好,最起码不用定时回家煮饭、带小朋友、照顾老公,喜欢就约上三两知己到处游玩,不喜欢就一个人待着不会有人打搅,乐得清闲。研究表明,无论是外来务工人群或是本地区市民,一、二线城市单身的人群多于三、四线城市,这往往与个人的阅历及幸福感有关。像阿欣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无须为生活奔波劳碌,虽并非大富大贵却也生活舒适,婚姻对于他们而言并非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反而成为了另一种层次的追求,倘若没有遇到他们想要的对象,更倾向于无拘无束的自由。其实这也是因为未知的婚姻生活或多或少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恐惧,唯恐结婚会打破他们目前舒适的单身生活。催婚 是父母关怀的体现在一众适婚人士崇尚“高贵地单身”的同时,一群父母却叫苦连天。刘阿姨的女儿今年28岁却仍未有合适对象,刘阿姨为此经常睡得不安稳。“转眼又要过年了,没过几年她就要30了,到时候相亲也不会有人喜欢了。”刘阿姨向记者诉苦,自己曾多次为女儿安排相亲,但要么百般推搪,要么嫌弃对方,总之没一次能成的,自己也曾苦口婆心劝解女儿多次,却无果,这让刘阿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实刘阿姨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在采访中发现,有不少家庭都存在父母与子女“拒婚”与催婚的纷争,未婚男性纷争相对较少,但未婚女性一旦超过26岁,就会引来家中父母的极大不满,尤其是母亲。尽管父母接二连三的催婚让不少人烦不胜烦,但却不能忽略父母背后的用意,不仅仅是他们嘴上说的“快把你嫁出去”或是“快点成家立室就不用管你”之类的。刘阿姨愁肠满怀地告诉记者:“做父母的哪个不希望子女好的,我们都老了还不知道能陪她走多远,趁着眼没瞎、脑子还清晰,就想给她找个好人家,看着她风风光光出嫁,那我也好安心啊,不然等我老得眼瞎耳聋时,她受委屈了我也没法给她讲道理了。”听着刘阿姨言真意切的话语,记者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容易,难怪有句歌词说到:“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中国的父母,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
适合才“适婚”无论是尚在单身的适婚人士或是着急催婚的父母,其实两者之间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各自的出发点都是可以理解和认同的。前者,由于多少受到了西方的个人主义影响,对于结婚的定义及适婚的界限有着与老一辈不一样的定义;后者,虽说受的是旧式教育,但相较于所谓生儿育女、繁衍下代的社会责任,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得到幸福,他们只是单纯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亲眼看着儿女成家立室,毕竟,谁也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个会先到来。对于适婚的定义,编者更倾向于“适合才结婚”这一种解释。合适不仅仅指车子、房子、银子等一些物质上的因素,更要考虑两个人的性格磨合度、兴趣爱好吻合度、朋友圈交集度等条件。我相信那些对于婚姻的恐惧、对于单身的向往,大多数源于对未来另一半的不确定,当遇到一位想要和他(她)牵手一直走下去的人,这些恐惧、不安就会烟消云散,剩下就是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如果仅仅是在年纪面前低头,屈服于现实,衡量左右、权衡利弊后找一个“还不错”的人选结婚,心中或多或少都会留有遗憾,而恰恰是这种遗憾,会让婚后的双方容易产生矛盾,或是在不自觉中将对方和别人拿来作比较。幸福是最经不起比较的,感情是最经不起推敲的。

Miksa. 发表于 2016-1-6 08:55:38

可以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了适婚年龄就要结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