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升的“九言三策”
朱升的“九言三策”朱升是明朝第一开国谋臣,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九言三策成就了朱元璋的霸业。其实,朱升的这一谋略得之于大纵湖观赏渔鹰与螃蟹博斗情景的启发。
朱升(1299——1370),祖藉安徽休宁人,1357年中举,曾任池州学正,后辞官隐居大纵湖畔。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崇尚自然,他多次游览大纵湖,常常入迷地观察鱼蟹虾生活习性,从自然界的变化,悟出人生的价值和时势的演变,为他后来帮助朱元璋推翻元朝,统一中原,建立明王朝奠定了重要基础。
那年秋天,他陪南方的一位朋友荡舟大纵湖。为了饱览盐城八景之一——“平湖秋月”胜景,他带了酒菜上船,任船随风漂移,尽兴陪朋友喝酒观赏纵湖秋色。
斜阳铺满湖面,宁静的大纵湖呈现出奇异的光彩。朱升虽隐居大纵湖畔生活多年,也曾多次游湖观赏,还未见过如此美妙的景色,简直让他如此如醉。小舟漂到湖边,贴着芦苇,全然不知。突然,一阵悉悉的响声把他从梦境惊醒。他扭头一看,是只足半斤重的大螃蟹从芦苇丛中的浅水洞里爬出。它横着身子,左冲右突,爬行的螺丝被它一口吞掉了,游弋的小鱼成了它的美餐,连横在面前的芦苇也也成了它称威称霸的障碍,不管三七二十一,张开大螯,“咔嚓”一声夹断。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水中淘食,冷不防被死死的夹住腿子,拼死挣扎,留下一条腿才得以活命。朱升用膀弯子捣捣朋友,又努努嘴,朋友惊叫起来,伸手就捉。蟹,被捉了,可他的手也被蟹螯夹住了,痛得他大叫,甩又甩不掉。朱升笑了,拿起一只筷子伸进螃蟹的鳌里,轻轻一撬,螃蟹松开鳌,掉下了水里。朋友不甘心,扒开芦苇找了半天也没见到螃蟹的影子。朱升让他坐下,不要发出声响。
果真没一会儿,那只饥饿的螃蟹又肆无忌惮地爬出洞,本性未改,肆意攻击。朋友正要伸手,从远处传来一阵吆喝。众人转头一看,是几条放鱼鹰的船往这边驶来,放鱼鹰又吵又喊,脚下还不停地敲打着响板,驱赶鱼鹰钻水捉鱼。鱼鹰一个猛子扎下去,在水下直往前窜,大小鱼都逃不过它的眼睛,东啄啄、西淘淘,斤把二斤的鱼自个儿拿上来,若是大鱼,就冒出水面,唤几只同伴一起抬出水,乖乖的送给主人。众人被鱼鹰神奇的眼光和捕捉能力所折服。
一只机灵的鱼鹰从朱升他们的小舟内侧窜过,猛然冒出水来,与螃蟹发生对峙。谁也不让谁,一步一步走近,鱼鹰一伸脖子,螃蟹一冲一退,摆好再次攻击的姿势。相持了几分钟,饥饿的螃蟹退回洞里,不停地往外掘土,做着深挖洞固守之势。鱼鹰“咕”的一声走了,可转了个圈子又悄悄地回来了,静静地守候在洞旁。过了会儿,螃蟹还是挨不住饥饿又从洞里探出头,发现鱼鹰慌忙缩回,鱼鹰一伸头,如铁的喙伸进洞里,硬生生地把螃蟹从洞里拽出来。螃蟹也不是好惹的,双鳌紧紧地夹住鱼鹰的脖子,互不相让,以命相博。鲜血滴在水中绽开一朵朵红花。当渔民闻赶来,鱼鹰和螃蟹都奄奄一息。
朱升他们看呆了。
朱升59岁那年,朱元璋一路攻城掠地,横扫千军,势如破竹。在攻打婺源时,久战不下,兵困马乏,甚为焦虑。闻知朱升大名,专程拜访请教。朱升闻知,留下锦囊妙计,打起背包,隐居到大纵湖畔的南龙港。朱元璋依计行事,一举获胜。
从那,朱元璋更加器重他,想请他出山辅助统一天下,成就帝业。朱元璋接受上一次拜访被拒之门外的教训,让卫队化装成做生意的,从江西一路寻访到大纵湖畔。朱升先是闭门不见,后经不起朱元璋的软磨硬缠,这才开门相见。朱元璋向他请教统一中原大计。他没说什么,只是把朱元璋带到大纵湖游玩,向朱元璋讲述了他曾亲眼所见的螃蟹与鱼鹰生死相搏的情景,朱元璋也是农民出身,深受启发。临行前,他又给朱元璋一个锦囊,让朱元璋回去后打开思量。
朱元璋回到江西大营,迫不及待的打开锦囊,只见写着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霸”。朱元璋豁然开朗,连连称“妙”。
朱元璋放弃称帝登位的迫切心情,整顿兵马,集中优势兵力,推翻了元朝统治,打败了陈友谅,终于在元至正二十八年建立了明王朝,在南京登基,号称洪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时刻惦记朱升,登基后就召朱升入京充当谋臣,为他安邦定国出谋划策。
明王朝巩固后,朱升发现朱元璋心胸狭隘,乱杀开国大将,故而退隐,又在大纵湖畔南龙港隐居,第二年逝世,就葬在南龙港东边的高墩上。
朱升是明王朝的开国元勋,又是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朱氏子孙修建了朱升墓,供人凭吊瞻仰,也成了大纵湖畔的一大人文景观。
真是一个人才 稻草人 发表于 2016-1-19 10:58
真是一个人才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