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剑 发表于 2016-1-29 10:15:51

小津电影里所讲述的现实

小津电影里所讲述的现实
 我心目中的小津安二郎和吉田喜重笔下的简直如出一辙。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也许小津电影个性太强烈,而关于他本人生活的故事极少,所以小津显得很容易读懂。“成为导演之后,与其电影方面的履历之丰富相比,小津个人生活的履历却没有多少值得记述的地方。除了其长年与母亲共同生活、终身未娶外,其个人履历的空白十分显眼”。作为一个电影导演,小津致力于他所喜爱的这份工作,他避免让自己陷入世俗的洪流中,同时,“他对拍电影之外的事情不大感兴趣”(1958年《报知新闻》)。
  “小津是一个说起话来爱开玩笑,且非常讨厌别人有板有眼地理解他的话的人”,与他刻画的电影不同,在吉田喜重看来,小津是个幽默的人,
  事实上就是吉田在书名中用“反“字的一种表现。
  看过小津的几部电影,再来读吉田喜重的这本《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一脉相承。小津的故事多以“家长里短”为主,专注于家庭、亲情。而吉田对小津的刻画,虽然只是薄薄一本书,但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我想,这离不开二者都是电影导演的关系,小津与吉田的两次对话也显得深刻,正如书的封面力图表现的一样,恬静对饮,不是交心之人,何能如此?
  吉田喜重在书中一开始就讲到他所认识到的小津作品的风格——空气枕头视角、匿名的非人称化情景、一份空白过多的履历。第一点是“一种小津式的抑制的表现,或者说是一种由不在场而引起的反向思维的表现”,第二点吉田也说得非常清楚,“像这种描述两位老人到达东京的画面,只不过是从数不胜数的东京景象中选择出来的个别片段,我们无法辨认究竟是谁在观看这个景象,这些画面只是无记名的、匿名的影像”,有可能就是随意一个镜头,没有刻意营造什么;最后一点则表现在小津电影内容过于平稳,尤其是其晚年的作品,故事情节的发展平淡自然。总的来说,小津的作品极致的反映出日本美学——静、空、少、简。
  但小津并不是刚开始就有这样的风格,吉田谈到,最早期小津也深受美国电影摩登手法的影响,《年轻的日子》、《开心地走吧》,都有所体现。
  但很快,小津就从模仿转向自我的创作。
  小津是现实主义风格极强的导演,电影里表现着淳厚的生命力。他的电影中并不刻意营造悲剧气氛,也极少主观植入导演个人情绪与评价。即便是电影中演员的表现,亦体现出小津的个人特色——亲切不做作,友善却不脸谱化。对我来说,触动人心的电影就是小津这一类的,现实性极强,因为他就是你身边发生的一切,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任何人都会跌入现实的漩涡不可自拔。
  以小津脍炙人口的《东京物语》为例,了解日本电影的人也一定不会错过这部片子。《东京物语》印证了小津的那句正话反说,“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作为小津安二郎的巅峰之作,《东京物语》娓娓道来,细水流长,即使是知道母亲患病的消息,一切也显得那么平静。生命中过多的悲哀,与生命本身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吉田喜重也理解到,“小津的电影尽可能地排除了戏剧性的情节,就像是淡淡地叙述一个事件、一个偶发性的时间”。特别喜欢“娓娓道来”这个词,平静悠扬,不用力去建构什么,而只是单纯的描述生活中进行的一切。而正是这种“描述”,才见导演功力深厚。
  小津凭借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出色的表现功力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的一个标杆人物,曾经有19部入围《电影旬报》年度十大佳片之列,这是无数影人垂涎的日本影响最大的影片评选奖项,不仅如此,小津还有六次勇夺当年十大佳片的冠军。
  六十岁那年,小津离世。世上少了一个把人世间喜怒哀乐,你希望得到的,和你百般麻痹自我不愿意接受的现实,推上大屏幕的人。
  许多导演“痴迷”于制作史诗,但他们却不知道,没有比现实更好的电影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津电影里所讲述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