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剑 发表于 2016-2-7 07:10:17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回家过年主题读书活动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回家过年主题读书活动
黄菲菲
   为弘扬盐城地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快乐读书的氛围,拓宽视野,丰富书友业余文化生活。2月6日下午和悦读书会在盐都区图书馆四楼研讨区举办了回家过年主题活动,活动由王登佐主持,这是盐都区和悦读书会第156次活动。 此次活动邀请了对国学经典颇有研究的学者蔡海与书友们分享了《庄子·逍遥游》的第三部分。第三部分进一步指出标榜仁义是乱天下的祸根,从为外物而殉身这一角度看,君子和小人都“残生损性”,因而是没有区别的。 接着,书友们围绕回家过年谈了各自的见解。黄海潮说,临近春节,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数以亿计的人,跨越千山万水,花上不菲的车资,忍受路途拥挤不堪的艰辛和痛苦,只为回家。为什么我们过年一定要回家,而且是如此强烈的集体意识?这要从年说起。年这个字始于周代,尧舜时称载,夏代称岁,商代称祀,中国是农耕民族,人们在田间劳作,只有风调雨顺才有好收成,国人认为在天地诸神恩赐下才能过上好日子。“年”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所以这时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活动。民间也有很多仪式来表达对天地诸神和祖先的敬意,由此衍生出----祭灶、辞先压岁、掸尘、拜年、财神日、春叙酒等年俗。过年,无论是国家还是民间供奉天地诸神和祖先,都是礼仪的灵魂。回家过年就像一种仪式,它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本能,一种生命的基因遗传;回家过年,能让我们获得归属感、心灵慰藉和重新出发的能量。过年回家,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即使不明白,也会成为一种惯性行为。书友杨健认为,现代社会,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回家过年”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人们在这天也许少了一些敬神追源的念头,但歇息身心、抚慰灵魂的渴望却仍然存在。这就是年年春运大军的动力,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其实,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在今天,它仍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朱光然说,几千年过去了,古老的年俗依然在民间顽强的存在着。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但一纸公文岂能改变千年民间传统?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间照例过了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7月,民国政府恢复每年旧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起开始实行。这也是春节一词的来历。这就是家的力量,回家过年作为年俗的灵魂被完好的保留下来,这种意识已根植于国人的血脉之中,杨白劳出门躲债,大年三十也要冒险回家,买回二斤白面包饺子,扯上一根红头绳给女儿把头发扎起来,如今游子不顾路途遥远,不顾风雪严寒,不顾一票难求,也要回家过年。熊安俊、彭文高、孙海燕、夏天德、孙红灿、黄海潮、蒋英姿、杨丹、戴仲仓、王京、邵开莲、韩中铭等10多位书友分别谈了各自见解,讨论决定下期主题:盐城年俗。 据悉盐都区图书馆和悦读书会是和悦书香盐都建设系列活动之一,书香盐都建设分:阅读文化培育工程,阅读精品引领工程,阅读阵地提升工程,阅读分众服 务工程,阅读活动示范工程,阅读推广参与工程等六大工程。对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营造“人人读书,终身读书、读书受益”的良好风尚,充分发挥区图书 馆、镇图书馆、村图书馆、文化中心户四级图书服务网络的作用。倾力打造“书香盐都”,为实现盐都区“两高”追求、“四区”建设提供文化支撑。 (盐都区和悦读书会QQ群号19965156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回家过年主题读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