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音乐发展概述
盐都音乐发展概述境内民间音乐起源较早,经历代演唱者长期口头创作,在劳动中逐步形成一整套粗犷、豪迈、悠扬动听的盐城号子。如车水号子、打夯号子、耕田号子、栽秧号子、积肥号子、挑担号子等。
民间广为流传的民歌,有《杨柳青》、《拔根芦柴花》、《种大麦》等。一度时期,湖船调、花鼓调、道情调甚为流行。
1932~1933年,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曾编印教唱《妇女歌》、《雇贫农歌》、(十二月花名歌》、《工农兵歌》等革命民歌。
民主政权建立后,演唱者将民歌小调填上新词宣传演唱,给民歌注入新的活力。当时,以花鼓调填词的《可恨洋人害中原》是城乡人民最爱传唱的新民歌。抗日战争期间,革命根据地大唱《义勇军进行曲》、《保卫黄河》、《新四军军歌》、《大刀进行曲》、《黄水谣》、《五月的鲜花》、《征公粮》、《中华民族好儿女》等革命歌曲,鼓舞了人民抗日斗志。
建国初,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采风,搜集和整理了本地大量民歌。50年代初,搜集整理民歌十八首。1953年,上海新音乐出版社将其收进出版的《苏北民间歌曲集》。1958年,掀起创作新民歌热潮,不少单位和个人编印了民歌集。同年,上海音乐学院师生来盐采风,以盐城民歌号子为音乐素材,创作了《幸福河大合唱》。该曲在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参赛并获奖。1960年,盐城师范学校师生创作《奋战赶江南》、《养猪曲》等20首新歌,被盐城人民出版社出版专集《赶江南歌选》。70年代,文教局成立民歌采风小组,搜集整理民歌200余首。80年代初,音乐工作者孔兰生、吴刚、高澄坤、邱丕廉等与业余音乐工作者一起,先后创作《县委书记下田来》、《水乡姑娘绘新图》、《一切献给四个现代化》、《盐城有座登瀛桥》、《枯枝牡丹放异彩》、《水乡赶集》、《农村家家美如画》、《象张海迪那样》等新歌曲近百首,其中不少被省选人歌曲集。
1983年,境内共有音乐业余骨干20多人,市级以上音乐家协会会员5人。2002年,区音乐舞蹈协会成立,全区共有音乐舞蹈骨干100余人。1983~2005年,创作演出音乐、舞蹈作品共70余件,其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发表。主要作品有歌曲《闹鱼塘》、《桃花开了》、《家乡的小河》、《水乡妹子爱水乡》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