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正宗传人胡公石
三原正宗传人胡公石作者: 李庶民1996年7月,应台湾省中国标准草书学会理事长李普同的邀请,胡公石以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的身份赴台进行访问。访问期间,他参加了“台北标准草书学会会员作品展暨第二届台北标准草书比赛优胜作品及胡石先生书法作品联展”,拜谒了于右任先生的陵墓,访问了台北、台中、基隆、高雄等地,同台北书法同道进行了座谈、交流,并做了“于右任与标准草书”等专题讲演,深受台湾省书界好评,齐称胡公石为“三原正宗传人”。
胡公石是标准草书创始人于右任的入室弟子,一生致力于标准草书的研究、宣传、推广,在海峡两岸乃至日本都有重要影响,对书法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胡公石是江苏盐城人,1912年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8岁开始学书法,在父亲的指点下由唐楷入手,遍习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诸家,又上溯钟繇、王羲之。14岁入中学后,他又临摹汉隶,于《张迁碑》、《礼器碑》、《曹全碑》等用功尤多。1931年,胡公石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开始学习何绍基和翁同龢的行书。1932年,他得以拜识当时任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折服于于右任书法的“气魄宏大,个性突出,前无古人”,进而在于右任的教导下研习草书。于右任为陕西三原人,一生先后从文、从军、从政,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书法,他则以“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应“光大以永其传”视之,并以此为己任。他创立标准草书,“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标准草书自序》)。于右任于书法早年学赵孟睿?30岁时开始学习何绍基书法并研究北魏墓志碑铭,搜求北朝刻石近百种,在魏碑楷书的基础上,将何绍基、赵之谦等碑体行书进行融会改造,与经典草书结合,化俗为雅,化繁为简,化古为新,超越前贤,自立高峰。50岁后,于右任致力于“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标准草书研究,搜集历代草书遗迹,归纳草书的符号化规律与构成特点,变化而成碑帖融合、笔简意密、实用性与艺术性并佳的新型草书,并于1932年在上海创立标准草书学社,开始了宣传、推广工作。1935年夏,胡公石大学毕业,即应于右任之邀进入标准草书学社,开始了标准草书的研究。1936年,在于右任的主持下,胡公石与刘延涛、李生芳等人共同编写了《标准草书千字文》.开始在全国范围的宣传、推介,引起了全社会的注意。在以后的六十多年中,尽管社会风云变幻、翻天覆地,胡公石仍不忘师训,不改初衷,矢志不移地行进在标准草书研究的道路上。解放后,他曾任宁夏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国书协宁夏分会名誉主席、宁夏书画院院长、江苏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中国书协理事。1984年6月,当标准草书学社在宁夏成立后,他立即投入到《标准草书字汇》的编纂工作中。一年后,这部收有六千多字的字汇出版,成为学习标准草书的重要工具书,嘉惠书坛,泽被大众。1997年8月25日,一生孜孜矻矻耕耘的胡公石告别了他的标准草书事业,在南京去世。中国书协在唁电中写道:“胡先生是当代书坛很有影响的老前辈之一,他毕生为推行干右任先生首创的‘标准草书’身体力行,鞠躬尽瘁,于书坛影响至深。我们号召全国书协会员学习胡先生精研书法的精神,把中国书法事业推向前进。”
胡公石的书法创作致力于“于体”行草书。宗草舍《胡公石先生的书艺及其事业》一文中评其书法曰:“经数十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和刻意追求,胡公石先生的行草书艺术已是‘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他喜用兼豪书写,字不论大小,肥不臃肿,瘦不纤弱,秀而不浮,拙而不俗,力追于法度端严中得萧疏之胜。先生尤以行草名驰中外,草法严谨,笔画简洁凝练,富有质感;用笔使转灵活,气韵生动;结体求‘活’,气势开张,写来如行云流水,舒展自然;章法疏朗有致,其雄浑之气,如骏马振鬣待发,妍丽之美,如杏花沾雨欲湿,已臻书、气、韵俱佳之极致,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与于右任相比较,胡公石的草书多了几分秀逸。就风格来说,于书雄放老辣,胡书道劲俊逸。就用笔来说,于书苍劲古拙,提按夸张,多北魏意态;胡书温润流便,节律平和,留有几分何绍基的韵致。就用墨来说,于书浓淡枯湿跳宕变化强烈,胡书凝重滋润色阶过渡和缓。就结体来说,于书字的大小错落悬殊,折笔较多,因而有方的感觉;胡书字的大小变化较匀称,绞转较多,故有圆的感觉。就字势来说,于书或圆或方或宽或高,略无一定;胡书左低右高,欹侧明显,而以纵取势为多。就字的轴线与重心变化来说,于书字的轴线摆动较大而字的重心稍低,胡书字的轴线较垂直而字的重心相对较高。总之,由于二人的性情、禀赋、气质、学养的种种不同,书风自然会有差异。书界对“书如其人”向来有着不同的理解,持异议者大都是没有理解书如其人的“如”字是对人的性情、禀赋、气质、学养、心理状态及审美生成等而言,并非如一些人简单地对应于书家的政治、品德、思想表现的好坏优劣高下。若是如此,笔迹学则不会成为一门分析判断性很强的科学技术了。
胡公石生前在南京的居室中挂着一幅他自己书写的对联:“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这句杜甫诗句,正是胡公石以毕生精力专注于标准草书事业的写照。他于草书尤其强调书写准确、笔路清晰、遵循草法和字形正确无误。他批评当今书坛“朝学执笔,暮已自夸其能”的不良风气,反对急功近利,主张学习书法应像唐人韩愈所说的那样:“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