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图书馆 发表于 2021-12-16 13:24:14

邹凤岭·书香溢满巷

邹凤岭·书香溢满巷作者: 邹凤岭  
欧洲之行,下榻在塞纳河畔的旅店里。从高处向远方望去,可见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巴黎的文化地标。我曾读过徐志摩先生的《巴黎的鳞爪》。先生说:“咳,巴黎!到过巴黎的一定不会希罕天堂;尝过巴黎的,老实说,连地狱都不想去了。”我体味先生所说的话,看香草在你的脚下,春风在你的脸上,微笑在你的周遭。走在巴黎街头,塞纳河的柔波里滚动着卢浮宫的倩影,流着温驯的水波和缠绵的恩怨。咖啡馆,和着交颈的软语,开怀的笑响。跳舞场,和着翻飞的乐调,迷醇的酒香。浮动在眼前的是光明,是欢畅,是快乐,是甜蜜,是和谐。但沉淀在底里、阳光照不到的,才是人事经验的本质,有些失意,又有些惆怅。仲先生是常住巴黎的同胞友人。晚上,他带我们去逛巴黎的街市。仲先生说,那里有最好的夜景,保你们能消除疲劳,心情舒畅。走在古老城市的大街小巷,街边咖啡馆林立,空气里飘着烤牛排、烤薯条与啤酒的味。跟在仲先生的后面,进了一家咖啡馆,眼前一亮。见那一排排咖啡座上,大多坐着金发碧眼、着装时尚的男女,一杯咖啡,一本书或一叠报纸,悠闲自得,书读得那么认真与专注。仲先生说,起初他也有点发闷,在这老街上何缘有如此之多的咖啡馆。住久了,得知这里的人们有着充裕的假日时间,加之读书早已成为习惯,咖啡馆就是休闲与读书二者兼备的好地方。说话间,对面桌子旁,落座一位老者,取出一本厚厚的书,认真地品读起来。不一会,一位年轻服务生走过来,递上一杯正冒着热气的咖啡。抬头间,他会意地对她笑了笑,依然专心地看他的书。在这洋溢着阅读的氛围里,有老年人、中年人,更多的是年轻人。我只是品着咖啡,把与仲先生交谈的声音压到了最低,生怕扰动了这咖啡馆满座的阅读者。仲先生打趣地说,假使你常住在这里,也会随身带本书,在书海里打发休闲时光。走出咖啡馆,走在巴黎的老街上,初放的华灯像一串串明亮的珍珠,悬挂在城市的上空。巴黎已送走了晚霞最后一束余光,迎来了古老城市美丽的夜晚。我这才注意到,在这老街老巷,除了咖啡馆,那就要数图书馆与书亭了。毫不夸张地说,这里的图书馆、书亭与咖啡馆同样令人赞叹。夜色下的圣母院广场,灯光明亮,游人如织。而在那广场一角,却都是地道的当地人。人们小憩在路灯下、台阶上、亭棚旁,无不在看书读报,心无旁骛。在这里,我看到了真正的阅读街景。他们似乎忘记了周围世界的存在,在与作者一起,在另一个世界里快乐、悲伤、愤怒、平和,完全沉浸在一段段无可替代的生命体验里。繁华而又忙碌的都市,也会让人觉得疲倦,需要有那种让人独处却不寂寞的地方,与另一个自己,作灵魂的对话。对面一位金发女郎对我说:“阅读,好啊!阅读,写作,发呆,狂想,能把灵魂解放出来,整理好再重新放回心里。”过了宽大的香街,走在塞纳河人行桥上,河水清清,映照着桥头路灯下读书人的静影。过了桥,进了一条长长的、弯弯的、幽深的、又高又窄的老巷,绅士模样的人们,手里大多会有一本书。老巷被磨得像镜面一样黝黑发光的青石,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仲先生说,巴黎人的读书习惯与休闲习惯紧紧联系在一起。漫长的假期里,许多人泡在咖啡馆里消磨时光。据说,巴黎人年均读书16本,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书籍是在咖啡馆里读完的。清晨,太阳升起,照耀在老街老巷上,空气清新,白鸽飞翔。我站在高高建筑物的阳台上,只见近处草地间的木椅上,坐着三三两两的晨读者。书,已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体现,随处可见。极目远眺,一座公墓就在那里。走近才发现,在这些墓上,也有书的乐章。这里屹立着几百年前的坟墓,安息着无数我对其生平一无所知的思想者与市井凡人,可是墓上的文字与图案却与读书相关。在蒙巴那斯公墓,法国发明家查理·皮永的墓是一张名副其实的墓床,沉思中的皮永半身斜卧,手持纸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靠在尚未入睡的妻子身边。巴黎人生活中爱书,也给爱好读书与写作的人以自由,巴黎的墓地里“书墓”随处可见。眼前就有座社会学家的墓,造型是一本打开的书,墓主人的名字叫马德·多甘,老人还活着,是自己为自己设计的归宿。我想起西班牙思想家路易斯·博尔赫斯《天赐诗》里的话:“我心里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想必,他们在天堂里也仍是与书相伴,书让人们永远快乐地活着。在归途的飞机上,我身边坐着一位从巴黎来中国的年轻人,在她的行李箱里装有许多书本。她说,书穿越了世纪的时空,是人与人约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阅读让人远离世界,又让人重新找回世界。她还告诉我,在她的家乡,送书是时尚的礼仪。她千里迢迢带这么多书,是送给她最要好的朋友的。当读书成为全民文化习惯的时候,一个民族的文明富强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邹凤岭·书香溢满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