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图书馆 发表于 2022-11-15 15:13:04

王洪武:回想当年上初中

王洪武:回想当年上初中作者: 王洪武
  我是1956年从百里之外的偏僻小村考入县城一所中学的。当时,完小毕业能考上初中的人并不多,考上“县中”的更是凤毛麟角。收到录取通知书,我和家人高兴得了不得,同学和村邻们也都投以羡慕的目光。

  入学前,先要到乡里办户口转移手续。我等不得在外做工的父亲回来,独自偷偷出发了。水乡的路,坎坎坷坷。途中还有好几个断桥堤口。浅水的,我就提裤涉过去;要过河,便等途经的船,喊人家大爷、大妈帮我渡过去。当年我12周岁,长得又矮又瘦。老乡长正在田里插秧,见一孩童找他,很热情地丢下手中的活,洗洗脚陪我进了乡。尽管来去只有八九里的路程,一早出发,办好手续到家已是下午两点多钟了。

  第一次进城上学,我记得很清楚,父亲挑着扁担,一头挂着一条薄被,一头挂着一只放有书本、文具的小木箱(原是肥皂包装箱),先步行30多里送我到秦南仓,然后转乘轮船到盐城(家乡到城的轮船还未通航,更不谈汽车)。以后也有几次是四舅用小木船把我送到盐城的,百十里水路,一篙子一篙子的,要从早半夜起篙,一直“捣”到次日天黑,算算,那要“捣”多少次篙子啊。我为了减少大人麻烦,节省几个路费,学期中途是很少回去的,寒暑假来去也大都是步行。常常走了过半路,脚上就起泡,两条腿子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动。只好咬着牙、扬起头、挺起胸,哼着学校才教的歌,坚持轮换着一条腿跨着走,一条腿拖着歇,一步一步向前进。

  头发长了,我们学生就相互理。勤工俭学就有这一课。

  被子脏了,自己洗,自己学着用针缝(那时还没有什么“被套子”之说)。

  洗澡,星期天跑几里路到农学院去,2分钱一把澡,那里浴室挺欢迎学生。

  学校靠医院,门口有不少小吃摊点,空气中弥漫着的各色香气,也常常诱得我扭头驻足,但想想学校伙食比在家里好多了,再上街买吃的,铺张,怕人看了丢脸。有两次,大概是家中一时“手紧”,伙食费到期未交,开饭了,事务处让停伙。见人家都高高兴兴地进了食堂,我被拦在了外面,难过得躲在一旁抹眼泪。好在有同学帮我一溜烟找来了班主任,班主任好呢,马快陪我去找事务长,又打招呼又担保,还让我在教师小食堂吃了顿优待餐。

  从乡村小学到城里中学,就像沟槽里的小鱼一下子跳进了知识的海洋,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有趣。根本不知分什么主科、副科。凡有课本的,都好好学;没有课本的,见有好玩的,也要好奇地问问。

  我喜爱写作和美术。一次去文化宫,见有写作、美术培训班招人,学生也收。想想星期天反正没事,便当即报了名。嗨,这段学习,确实收益多多。作文、美术崭露头角,帮学校出黑板报啊,写标语啊,我成了老师首点人选。我有一幅人像素描,还大模大样地挂在市里的一次美展上。

  毛头小伙精力旺,兴趣多。在校几年间,我摸索着学会了吹笛子、拉二胡和打腰鼓、洋鼓。有一年放寒假,为了春节街头演出,班主任让我留下,扮演了小话剧《孙悟空下凡》里的土地老爷,孙悟空则由后来在市文工团当上主角的小范扮演。国庆十周年,在游行队伍中,那个在几十面洋鼓洋号前面挥舞指挥棒的,就是我,真的风光极了。

  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1959年中考,语文、数学、作文3门总分300分,我考了288分,一不留神得了个“头名状元”。我想,这“功劳”最大的,可能就在作文上。那年中考作文题为《暑假生活片断》。具体写的什么,我想不起来了。只记得,我以当年参加军训为题材,另拟了个大标题,导语下分3段,加了3个小标题,似报上登的新闻通讯,形式新颖,内容实在。这在众多初中生的考卷中,恐怕还是“另类”,吸引了阅卷老师的眼球。显然,这也与平日“好玩广学、不死读书”密切相关。

  三年初中,一晃过去了。那段生活,现在说起来好像很苦。其实,那当儿,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苦,甚至觉得很快乐。至今想来,还感到很有趣、很是留念,那是“读书改变人生”的信念在激励我不懈向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洪武:回想当年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