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图书馆 发表于 2022-12-14 11:39:08

谢建骅·“凉敞”

谢建骅·“凉敞”作者: 谢建骅  
  “凉敞”,这是我们乡下人给取的名字,沾着乡土的味儿。它是用树棍、毛竹、芦帘、草绳搭建起来的用于夏天遮阳避暑的棚敞,那时的夏天,乡下人家几乎家家都搭有这样的“凉敞”。

  乡下有这样的俗语:“立了夏,板凳桌子往外拉。”那时家家都住的土坯墙,茅草房,没有窗户,到了夏天,气温节节攀升,屋里闷热得像蒸笼,人们就会在家前或户旁搭建一座“凉敞”,把饭桌搬到“凉敞”里来吃饭、纳凉,享受自然风凉,舒服无比。

  那时,夏天一到,我家就为搭建“凉敞”忙开了,筹备各种材料。这时父亲就会乘着工前工后撑船去村西的荡滩上刈一船芦苇、茭白草回来,母亲忙着编织芦帘,我们也没闲着,放学后就搓草绳,全家人齐动手,一应忙碌着。

  我家的“凉敞”每年都搭建在屋旁东面的巷道上。搭建“凉敞”的那天,正是我们的星期天,这是父亲顺好的,搭建“凉敞”需要人手帮忙,父亲先在地面四周挖四个深洞,埋上树棍,夯实树棍周围的泥土,使树棍稳当牢靠,然后绑上横梁,担上毛竹,铺上芦帘,用草绳固定好,上面再贴上一层塑料薄膜,最后是苫上厚厚的芦草,用草绳网牢。这样一座“凉敞”就搭建好了。远看“凉敞”就像一柄撑开的大伞,挡住了炎炎的夏日,给巷道里洒下了一片荫凉。

  夏日里,有了“凉敞”,一家人的生活里,便少了炎热,多了荫凉。中午吃饭的时候到了,我们就会把家里的小方桌抬到“凉敞”里,摆上凳子,饭菜盛好了,就等爸妈收工回来。一家人坐在“凉敞”里吃饭,微风习习,凉爽无比,一种快慰感、幸福感随之而生。这时,“凉敞”外面的墙面与地面上,在烈日的暴晒下,热流蒸腾,似乎有无数条长蛇在向上蹿动,又像是千万条蚯蚓在蠕动。那时的夏日,一家人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凉敞”里,且风雨无阻。

  夏日的午后,在“凉敞”里乘凉,是最舒服的感觉,最快慰的享受。这时母亲就会端来针线匾拿针线,邻里的婶婶阿姨们也会拿来家里的活儿来“凉敞”里做,父亲就在一处平整的地方撂一张芦席睡午觉,那时的夏日,他每天罱泥划渣,活儿也太累了。也有几个棋牌爱好者,选择“凉敞”的一隅下棋打牌。我们就在一旁享受着我们的乐趣,玩纸牌,拍火柴壳、香烟壳,那时没有什么玩具,即使泥球或几颗石子也能让我们在“凉敞”里找到发自心底的快乐。一阵微风吹过,“凉敞”外面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呢喃,仿佛是在诉说着夏天的炎热。而在“凉敞”的阴凉下,穿越而来的是一股股凉爽清甜的风,那种凉爽的滋味真是让人感觉是甜到骨子里了。那欢乐的情景,那凉爽的感觉,至今还常常在我的梦中回味。

  夏日的“凉敞”,也是我们读书学习的乐园。那时,爷爷是村里小学的教师,他喜欢看书,尤其爱看古书,他知识丰富,对家乡孩子的读书特别关心,他看到学生暑期放假期间,大人忙于生产劳动,孩子没人管,就自己掏钱买来很多书籍,组织孩子开展暑假读书会,地点就在我家的“凉敞”,上午“凉敞”里几乎座无虚席,孩子们手捧书籍尽情地阅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有时,他还给孩子们讲故事,像《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榜》《说唐》等里面的许多故事,他都给我们讲过,特别有趣。在我现在所写的文字里,经常提到他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及所讲的内容。

  夏日的“凉敞”,也是路上行人歇脚的地方。当行人路途劳累、大汗淋漓行至“凉敞”时,母亲看见了就会拿来凳子招呼行人停下歇歇脚,行人也会走进厨房,从水缸里舀上一瓢凉水痛饮一番,剩下的水再顺手抹把脸,一种凉爽惬意的感觉写在了脸上。

  日月如流,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乡下,夏天人们再也不用忙于搭建“凉敞”了,“凉敞”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过去那些低矮、潮湿的茅草房也摇身一变成了一座座高大的瓦房、别墅,墙面上安装上了一台台空调器,室内冷热可调控,四季如春,现在乡下人过的是赛比神仙的日子。

  “凉敞”它属于过去,属于过去那炎热的夏天。而今,生活条件好了,喜欢怀旧的我,每至夏日,在享受空调电扇的凉爽时,常常使我忆起旧时的“凉敞”,忆起过去那贫困的岁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谢建骅·“凉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