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图书馆 发表于 2023-3-7 09:46:44

刘庆宝·抓周

刘庆宝·抓周作者: 刘庆宝
  水荡人家小孩子过生日“抓周”的风俗源于大纵湖大罱帮。

  抓大罱可是个了不起的行当,双脚站立船头,双腿绷直,下身不动,下罱提罱全靠腰扭动,尤其是对手掌的要求特殊,手掌要厚大,五指长而有力。若罩住的是条大青鱼,需双手紧握罱篙,使劲摁住,紧接着两手一绞,双篙并合,右手握住不放松,腾出左手快速伸到罱篙下部,猛地往上一提,将罱中的鱼儿扔进夹舱里。如果手小力薄,鱼进了罱子也会“呼”的一下逃脱。因此,加入大罱帮,首要条件要有一双大而有力的手。

  在大罱帮中有对青年夫妇,结婚当年就生下个胖乎乎的儿子。儿子的手掌特大,抓东西也有力,长大了必是个抓大罱的好手。由于没公没婆,孩子没人照应,夫妇劳作时就用带子系在孩子的腰间,让孩子在舱里爬着玩。有一天,大罱帮围住了大鱼群,个个忙得不可开交,每条船的舱里都满满的。就在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时,小夫妻突想起了儿子,掉头一看,人没了,只有一根带子挂在水里,往上一提,儿子已断气多时。好在第二年又生了个儿子,手掌仍大而有力。夫妻俩一商议,吸取教训,儿子送给丝网帮的外婆家带养。外婆乐意,儿子半岁断奶就过去了,小夫妻俩一门心思挣钱。儿子在外婆家一直养到十六岁才回家学抓罱子,谁想到,儿子的手掌虽大却抓不住罱篙。在外婆的船上,整天看着外婆外公放网收网,小孩也跟着学,放网收网娴熟得很,天长日久,就定型了。一家人都不愿意让儿子离开大罱帮,儿子看不到留在大罱帮的希望,投湖自尽,父母也常年忧郁去世。血的教训让大罱帮定了“一锤定音”的规矩:不论谁家生了男孩,过周岁那天桌上放上小孩喜欢的食物或玩具,让他伸手抓拿,并请人观察,手掌大而有力的让其跟随父母学抓大罱,手巧的学丝网,手掌小而有力的去学滚钩,实行因材施教,不误前程。

  抓周的风俗在水荡流传至今,形式不变,但内容有了进化。小孩周岁那天早晨,先由娘舅点香敬佛,再在一只盘子里放钢笔和鸡蛋,由母亲抱着让他伸手去抓。若抓钢笔,众人皆大欢喜,将来必读书成就功名;若抓鸡蛋,众人也高兴,长大了有口福,吃喝有余。在不同时代,也有不同的解释:“文革”期间,邻居家生了个孙子,周岁那天让孙子抓周,小孩子不抓钢笔也不抓鸡蛋,偏偏喜欢那只花盘子,伸手一掀,把盘子里的东西掀翻在地。爷爷奶奶见了,叹口气说:“将来肯定是个造反派。”爷爷曾在新中国成立前在湖里当过自卫队,头上还戴着四类分子的帽子。这话传到村里的造反派的耳里,可是惹火上身。孙子周岁的喜酒没喝上,还被拖去狠批了一顿。城里的表弟生了个儿子,也是这样,抓周时,儿子掀翻了盘子,一家人挺纳闷:这孩子将来能干什么工作?旁边看热闹的多嘴了:“当城管。”原来这大嫂是摆地摊的。

  其实,通过抓周来为孩子定终身是不科学的。有一邻居的儿子抓周时抓了鸡蛋,一家人都认为长大了拍牛屁股,可其学习成绩特好,后考上名牌大学,学有所成。

  小孩有抓周的习俗后,外公与娘舅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在儿子抓周之前,丈人在女婿面前是绝对权威。定亲、结婚、生子、满月,老丈人是坐第一席。外孙子抓周前由娘舅点烟敬佛后,由娘舅拿剪刀剪断外甥脖子上的红丝线,戴上由外公外婆定铸的银项圈,从那天起,老丈人退居二线,一席让给娘舅坐。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庆宝·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