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制作香囊 传承文脉——端午节主题系列亲子阅读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脉。6月18日下午,由盐城市社科联、盐都区委宣传部支持指导,盐都区文旅局主办,盐都区图书馆承办的制作香囊 传承文脉——端午节主题系列亲子阅读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100多名亲子参加活动。 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说,每逢端午,老盐城人家家裹粽子,门前插艾与菖蒲,室内悬挂钟馗像,以辟邪怪。中午的佳肴甚丰,但不可或缺的是咸鸭蛋、凉拌红萝卜等。这一天,父母会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虎头服、系五色缕、佩戴香荷包。先秦时期,人们就有佩戴香袋的习俗,一般为女子佩戴,表示已婚,后来渐渐演变为佩戴香荷包。荷包里一般是用雄黄、冰片、藿香等填充。端午又被称为“恶五”,家里有还没满周岁的小孩,父母会带着孩子在节日期间回外婆家,又叫“躲五”。饮雄黄酒也是众人皆知的一个端午习俗,雄黄酒一般人并不适宜内饮,易中毒。如果喜欢这个风俗可以选择外洒雄黄粉,有驱蚊除虫、净化环境的作用。另外,有的地方还有在小孩额头用雄黄酒画“王”字的习俗。大红纸剪五毒:蜈蚣、蝎子、壁虎、蟾蜍、毒蛇。门头上挂五瑞:石榴花、菖蒲、艾草、大蒜头、龙船花(又叫山丹花)。吃五黄:黄豆芽、黄瓜、黄鳝、黄鱼、雄黄酒。过了初五,则流行“带姑娘回家吃馊粽子”的习俗。龙舟竞赛是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相传源于当时汨罗江畔的楚人划船救屈原。其实龙舟竞渡最早是古越人的一种祭祀活动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画上龙图形作为本族的图腾或保护神。现今的端午节,逐步由过去的“驱鬼避邪”演变成亲友往来为主要内容的传统节日。 活动中,民间工艺师刘老师介绍了香囊制作的过程并现场演示后,亲子们纷纷开始了穿针引线、穿线配珠和拾布缝制。一片片花布经亲子们的细心缝制和耐心制作,立马变身为美观实用的精致香囊。缝制现场,大家都全情投入,不一会儿活动现场就弥漫着香囊清幽典雅的馥郁香气,一个个色彩鲜艳、立体饱满的手工香囊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香囊内有雄黄、朱砂、艾叶、薄荷等,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成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有驱虫、避瘟等功能。 小朋友王锦荣家长荣娟说,通过此次端午节主题系列亲子阅读活动,使我和孩子深切感受到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以及节日的温馨,增进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锻炼了亲子们的动手操作以及协作的能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中,体会传统节日的乐趣,提高了传统文化素养,增强了亲子们的爱国情怀。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璀璨的新时代光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该项目获得盐城市社科联专项资金资助。亲子们围绕端午起源探究;盐城端午民俗;盐城人的粽子;民俗文化扬弃等进行研讨,亲子们还参观民间收藏家杨建提供的端午节主题民间藏品展,参观实践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