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之首陈琳的祖父陈三清,是村里的私塾先生。陈先生积善行德,是个出了名的“烂好人”。庄上人家有个红白喜事,他都乐于帮衬帮衬,写个什么的,只要人家说一声,他自掏腰包贴纸墨写好送过去,连茶都不喝一口。人家不过意,他就说:“庄上人还计较个什么,日子长着呐。”谁家有个急事,他都伸手帮一把。他以教书挣钱养家糊口,熟人熟事的,他虽教书认真负责,薪银却少,穷人家的更不好意思开口,由人家表示一点即可,有些大户人家也就浑水摸鱼,想法子少给一点,他也不计较,从不与人为个钱有过一声高一声低的,人缘极好。
水荡人家有三十晚上用整猪敬菩萨的习俗。穷人家没有这阔绰,就买个猪头代替。这年,陈先生也买了个猪头回来,清洗干净,放进锅里,生火煮沸。准备敬过菩萨后,一家人也好好享用享用,平时家里是难有荤味。太阳斜西,不少人家已贴好对联,放好供品,准备升炮敬菩萨了,陈先生家的猪头也煮了半熟,小陈琳和弟弟们围着锅台等吃肉。就在这时,有个庄上的种田户找上门来说,他家因钱不凑手,肉案子上没猪头了,可家里七十多岁的老父再三叮嘱,春节无论如何要买个猪头敬敬菩萨。这才来和陈先生商议,该怎么办。陈先生听了,跑进厨房。从锅里捞出半生不熟的猪头让来人带回去。人家不肯要,这像什么话?陈先生撒了个慌:我买了一个,夫人又买了一个,买了双起来了,正愁多了也吃不了呢。来人信以为真,拎着猪头高高兴兴地回家了。这年春节,陈先生家闷声大发财,连菩萨也没敬。
第二年打春,邻居的小伙子突发急痧,痛得在床上打滚,父母走亲戚不在家,若不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陈先生闻讯,急招来王大爷,两条篙子往北宋庄赶。北宋庄有个郎中叫严昕,是华佗的清修弟子,专治急痧。到了北宋庄,严昕说偌再迟一步就没救了。在严昕的及时救治下,小伙子病情有所缓解。
可陈先生体力活做得少,撑船时用力过猛,肚子隐隐作痛。本想挺着,可疼痛加剧,汗珠滚滚。严昕给他搭脉检查后,摇摇头说:“可惜了。赶路时他用力又过猛,把肠子绷破了。”众人央求严昕想法救救陈先生。严昕沉思一会儿,说:“除非能用铁篙钻戳住甲鱼,放在砂锅里熬,喝汤吃肉,方可有救。”众人只有叹气,这比大海捞针还难上十分。没办法,只好把陈先生抬上船往家赶,也好与家人见个面。
天色已晚,风不大,小船呼呼地在湖上穿行。就在这时,王大爷的篙钻“咯”了一下,提起来,借着月光一看,奇了,竟然戳住了一只甲鱼,足有斤半重,背上还有个小铁环扣着。
两年前,小陈琳从河边捉到一只小甲鱼,就带回家放在泔水缸里养着玩。这只小动物有灵性,喂食不吃,昂着头流泪。陈先生起了恻隐之心,就让孙子给放了,小陈琳摇头不肯。他想了个法子,找来一个小铁环扣在小甲鱼的背上,哄孙子说:“把它放进湖里养大了,它就回来了。”孙子信以为真,果真放了,想不到现在成了救命之物。回家后,家人把甲鱼剖洗烹煮,给陈先生吃了。没过半月,陈先生病就好了。乡亲们说“好人有好报。”
数月后,湖东有位老人从苏南回家,一路颠簸,已体力不支,瘫在东沙沟不能行走。陈先生装饭盛汤给老人,要让老人住在他家几天再回家。老人说有急事耽误不得。陈先生跟邻居借了条小船连夜把老人送回去。小船行至湖中搁了浅,左倒右倒也倒不下来。好在天不冷,他就下水准备用肩扛,可脚一下水就踩在一堆碎东西上,伸手一摸,抓上一块一看,闪闪发光,我的妈啊,是元宝!他摸出一大堆。老人问他怎么花,他说:“横财不发命穷人。这不是我的,庄中心没有好路,大家出行不便,就用这些元宝铺条大巷子吧。”老人听了这话,一眨眼不见人影。
陈先生果真用这笔钱在东沙沟铺了两条大巷子,东西、南北成“十”字形,这两条大巷子至今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