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92|回复: 0

[和悦读书]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二月二主题系列读书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1 1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二月二主题系列读书活动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盐城地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10日下午,二月二主题系列读书活动在盐都区图书馆三楼学术报告厅举办。
“过去,本地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习俗。到了二月二,正好一个多月,需要剃头。由于二月初二为龙抬头的吉日,所以借吉日剃头也就成了地方习俗。”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研究馆员王登佐介绍,民谚曰“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在剃头中间加一个“龙”字,主要是取其吉利,以作为与平时剃头相区别。此外,为女孩子穿耳孔、戴耳环,也在这一天进行,日久成俗。
围绕这个民间习俗,其背后还有相关传说。“旧时,相传这天龙开始施云布雨,是个好兆头,所以城乡大凡经商的人家都要开门营业,谓之‘大开市,龙抬头,生意好,不用愁’。”王登佐说,该习俗在于二月初二是一个双数双日的吉日,与人们的心理暗示相吻合,故而成俗。
对于盐城广大农户而言,借助“二月二、龙抬头,大囤满、小囤流”的说法,通常要用草木灰在自家门前布上若干个圆圈,谓之“做囤根脚”,有的地方叫“画仓子”,意在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也有的地方用草木灰从门外弯弯曲曲地布入宅内和厨房,再绕水缸转一圈,谓之“引龙回”。还有的地方这天凌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人们把这种仪式称之为“引田龙”。所有这些习俗的个中含义不言而喻,主要体现和反映了人们对丰年的渴求,希望龙施云布雨,促使万物复苏,能给人们带来一个好的年景。同时,通过“引龙回”来确保人间水火平安,福水长流。
“在广大农村最流行的,就是这一天各家都要带出门闺女回家来过节。”王登佐说,由于盐城本地多为水网地区,过去传统习俗是“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撑船带孙猴(外孙)”,有的叫“二月二,龙抬头,带闺女回家吃馒头”,这些习俗均来自民间。
另外,这天还有不能动针线和剪刀的习俗。本地人认为,二月二动针线和剪刀,会戳龙眼和剪断龙须。在盐城西乡,有吃面条的习惯,谓之“上灯圆子落灯面”。而在东部沿海一带,居民有吃饼的习俗,取饼为圆形,谓之“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这天吃面条叫吃“龙须”,吃饺子叫吃“龙耳”,吃饼叫吃“龙鳞”,吃米饭叫吃“龙子”等。所有这些习俗,无不充分体现了老盐城人对龙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志愿服务活动之一。书友围绕二月二节日的起源、演变、发展、传说、民俗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书友们还参观民间收藏家杨建提供的二月二主题藏品展,参观实践盐都区图书馆数字体验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