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闺蜜亦馨和老公曾是一对模范夫妇,两人志同道合,一起考取了托福赴美留学,还生了一对双胞胎。回国后,两人夫唱妇随,没看出感情有什么大问题。没想到几年后,再见亦馨,才知她已经离婚一年,宝宝一人带一个,目前跟父母住在一起,也没有新的感情归宿。
大家都为亦馨的婚姻惋惜,亦馨自己也觉得离婚离得有些唐突,但又覆水难收。回头想想,裂痕是从回国工作之后开始出现的,随着自己事业越做越火,越来越忙,两个人的生活节奏与生活观念出现了差异,而自己也越发完美主义起来,开始对先生有了种种苛刻的挑剔。亦馨自言从小就很缺乏物质安全感,虽然她也不希望让经济压力这种俗气的理由,最终成为和先生分手的导火线,但现实却是亦馨选择了离开先生,两人各自生活。
据统计,目前北京等大城市的离婚率已逼近50%,八零后结婚者,离婚率高达20-30%,一年之内离婚的也不在少数。问及离婚原因,很多都是因为承受不了婚后的变化,无法忍受对方显现出来的缺点。在八零后的离婚案例中,婚外情成了一大主因,并且一半以上的伴侣外遇行为竟然是由自己的猜疑与恐惧推动的。
为什么会越爱越不安呢?虽然对方是自己在乎的,但我们多会不自知地犯一个毛病,越在乎,越看重,越吹毛求疵,因为我们都会在心里预设一个理想化的伴侣形象,而这个形象通常会弥补自己性格和背景上的不足。比如,如果自己父母失和,就无意识地希望对方父母关系和睦。如果自己从小生在不富裕的家庭,对物质的不安全感比较强,就希望伴侣能够事业有成,社会地位高。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期望,便会感到失落,进而挑剔、指责、甚至从第三者那里寻求安慰等接踵而至。
在亲密关系中,还有很多人属于矛盾型的依恋类型,这类人在幼年时多表现为当母亲要离开时显得很警惕,甚至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当母亲回来时,内心明明希望得到母亲的安抚,可是当母亲亲近时又会生气地拒绝。长大后,和伴侣在一起时,过于敏感,把对方稍微不够亲密的行为解释成“不爱自己了”,会因为一些小事争吵,闹分手;而对方离开之后,又认为忽略了自己。
所谓“无味是大味”,大凡持久的爱都是细水长流的,而所有越爱越不安的外相,都有内在的根源,需要我们面对自己,内向察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