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胡公石先生与标准草书事业
作者: 陈墨石
胡公石先生,是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的入室弟子,我国著名的草书大家。历任全国第六、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长,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馆长,宁夏书画院院长,宁夏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国家一级美术师。
公石先生,一九一二年五月出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书香世家。父亲胡鉴清是晚清最后一榜秀才,文章、书法闻名故里。公石受其父亲的熏陶,自幼习书颜真卿《多宝塔》《麻姑仙坛记》,柳公权《玄秘塔》的碑帖,打下了坚实的楷书基础。入中学后,又大量临习汉碑,如《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等,“用隶意以厚其气”。一九三一年,公石先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暨南大学中国语文学系,学业之余.临习历代名家行书。在此前后,由于经常从报刊或匾额上看到于右任先生的书作,对于先生气魄宏大、个性突出、前无古人的书法非常敬佩,常常读其字而仰慕其人,盼望能有机会拜见求教。于右任先生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然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要直接向于先生请教书法,虽不是异想天开,岂亦谈何容易?一个偶然的机会,公石结识了复旦大学的学生刘漫孤,他是于右任先生同乡的亲戚,是于先生资助他上学的,一九三二年五月,由刘漫孤的引见,公石到上海静安寺路静安别墅于右任先生的公寓拜谒了于右任先生。公石的心情特别激动,向于先生直接表白自己酷爱其书法,并拿出自己效仿于先生书法风格的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于先生指教。于先生待人诚恳,又平易近人,对公石的好学精神表示赞赏,印象甚好。自此,公石能经常拜见到于先生,聆听其教诲。是年十一月,干先生在上海成立了标准草书社,有周伯敏、曹明为、李生芳先生等,他们在于先生的指导下整理草书。公石是于右任先生第一个拜师学字的弟子,于先生对公石在做人和书学方面既严格又厚爱。要求公石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课余时间就到草书社与诸兄长一起整理草书。当时于先生正在研究编辑《西陲木简汇编》,于先生让公石整理木简释文并抄于木简其侧。公石先生回顾:“我当时在于先生身边是很紧张的。不是于先生为人让我紧张,而是对整理草书和木简释文很陌生,但我特别用功。我是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的。”于先生从心里喜欢公石对书法的酷爱及好学精神,时常以“公石仁弟”相称。
公石即将毕业,于先生找公石谈话,征询公石愿不愿意到监察院工作。“愿意!但我更喜欢标准草书!”公石回答。于先生笑道:“安排你到监察院,就是让你来搞标准草书的。”公石先生欣喜若狂,激动万分,同年八月,公石先生进标准草书社,于先生安排公石住在他公馆里。于先生的定笃,决定了公石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艺术道路,也正是他呕心沥血为传承标准草书奉献一生的开始。公石从一九三二年师从于先生后,与草书社同仁整理草书,经过几年的研究已经熟悉标准草书了。他们按照于先生确立的“易识、易写、准确、美丽”四条标准,白天分头看帖、选字,晚上由于先生组织大家会审,对大家一天来所选的字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弃劣录优。当时公石先生年龄最小,但书法根底较深,特别是住进于先生公馆,几乎天天和于先生在一起,于先生习惯每天早晨和晚上写字,公石都在于先生左右牵纸磨墨,仔细观察于先生每个字的起笔、使转及收笔的方法,认真思索一点一画的个中真趣,这使公石先生的书法艺术水平突飞猛进。
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千字文》,历时五个春秋,于一九三六年六月正式出版发行,轰动海内外书坛。公石先生是协助于先生编著这部千字文的功臣。千字文的双钩和书后标准草书凡例,1600余部首及标准草书范例字,全是公石先生一人双钩、书写,线条流畅准确.笔画优美自然,这对于时年25岁的公石来说,是很了不起的。于先生从心里非常赏识这位仁弟。据公石先生讲,他曾几次为于先生代笔,但所写作品仍由于先生亲自署名,可见公石先生准确把握于书精髓,如没有达到乱真的程度,于先生是不会轻易让仁弟代笔的。
公石先生在于先生身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学习与研究标准草书,因战事,于先生去了重庆几年,但相互间为了标准草书经常书信往来。一九四六年五月,国民党政府从重庆迁往南京。于先生将标准草书社设在南京宁夏路2号他的公馆里,主要是由刘延涛先生和公石先生在于先生公馆里研究标准草书。直至一九四九年四月,在于先生的指导下,公石与延涛兄长将标准草书先后修订六次。除第二次修订本外全部出版发行。公石先生生前曾多次和我谈起,一九四九年四月十六日,在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安排下,于先生准备飞北京,代表国民党方在国共两党的《国内和平协定》书上签字并准备留北京的,公石先生将有关资料,包括水果都搬到飞机上了,因故而没有成行。随后,周恩来同志急派屈武先生秘密到南京保护于右任先生。周恩来带话给于先生,解放军过江后,请于先生隐居留下,再接到北京。二十一日清晨,蒋介石派人将于先生强行架上飞机到了上海。屈武、刘延涛及公石先生同行,在上海稍作休息,飞机就飞往广州了。屈武和公石先生留在上海,公石仰望苍天,心里无比难过,就这样与敬爱的恩师挥泪永远告别了。
全国解放后,公石先生调天津市政府、市工商联工作。一九五八年支援大西北,公石先生调宁夏青铜峡县,在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日子里,公石先生的处境可想而知了。在县文化馆管过图书,公社教过小学生,供销社站过柜台,养牛场收过牛草。尽管各方面条件极其艰难困苦,但公石先生心中始终坚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总会有灿烂的明天。在那二十余年的日子里,公石身边始终珍藏着一本薄薄的书,没有封皮,没有作者,也没有书名,但却是他最最珍贵的,这就是于右任先生编著的《标准草书千字文》。那个年代,公石先生没有纸笔,他在用心千遍万遍地书写着标准草书。太阳出来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焕发起公石先生的艺术青春。一九八三年五月,宁夏区党委任命公石先生为宁夏自治区文史馆馆长。公石先生在职工作外,又带动与领导宁夏书法家协会、宁夏书画院,开展书画创作,使宁夏的书画艺术焕发勃勃生机。一九八四年,公石先生得到宁夏区党委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屈武先生的支持,经中央统战部批准,中国标准草书学社在北京恢复成立。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传承标准草书事业,服务于统战工作,必将起到积极作用。公石先生的书法艺术,在海内外很快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一九八五年,公石先生编著出版了《标准草书字汇》,这是公石先生几十年苦心于标准草书研究的结晶,它进一步完善了标准草书的体系。至今《标准草书字汇》已六次重印两次再版。公石先生生前以标准草书到南京、上海、杭州、台湾及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标准草书展览,组织举办中外草书展、海内外书法展、中日书法展、于右任流派展等,使标准草书得到广泛的宣传与推广。
一九四七年国民政府竞选副总统时,于右任先生曾亲口对公石先生讲:“若我当选副总统,还要专心致志搞标准草书。”真可谓用心良苦矣。然而,这正是公石先生六十余年如一日,为传承、发展标准草书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力量源泉。
公石先生的书法艺术,在当今姹紫嫣红、争奇斗妍的书坛上,既显示于氏风貌,又以其绰约的风姿与秀逸的神韵,显示出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著名书法评论家尹旭评述公石先生的书法艺术个性为“淡、雅、清、秀。淡者,恬淡无为,自然直率,不造作、不卖弄、不显露;雅者,文质彬彬,雍容闲雅,不粗野、不狂躁、不乖戾;清者,神清气朗,轻松自如,不浊滞、不紧张、不窘迫;秀者,秀丽妩媚,姿致翩翩.不丑怪、不生硬、不狂狷。总之,公石先生书法作品个性不是骤雨狂风、金戈铁马,而是柳浪闻莺、荷塘月色”。欣赏公石先生的书法作品,使人心旷神恰,有一种悠怡而甜美的享受。
公石先生书品好,人品也好,在他生前,海内外向他求字者很多,他总是把自己的劳累放在一边,满足求字者的要求,而从不谈自己的字卖多少钱。他为学校、厂矿、慈善机构、贫困地区无数次捐赠作品献爱心。一九八九年,江苏发生洪涝水灾,苏北贫困地区生活更难,公石先生在宁夏听到消息后,拿出历年保存的力作在银川市大街上进行义卖,将数万元所得全部捐献给苏北受灾人民。一九九四年,回盐城张本村家乡看望,看到当年与胡乔木读书的小学,课桌陈旧、条件较差,再看看天真活泼、认真读书的孩子们,从心里疼爱他们,公石先生在盐城住了几天,写了四十余幅字捐赠给家乡小学,以表达自己的爱心。
公石先生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生前为海峡两岸文化艺术交流与交往作出积极努力,多次与台北的师兄弟刘延涛先生、李普同先生,日本的师弟金泽子卿先生,先后在北京、南京、西安、杭州、台北及日本国举办书法展览。改革开放后,海峡两岸率先进行的文化交流是由公石先生发起,台北李普同先生组团进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举办于右任流派书法展,一时轰动京城。公石先生八十多岁高龄,在身患绝症,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还亲自赴日本看望师弟——日本国著名的书法家金泽子卿先生,并一起举办书法展览;亲赴台北在师弟李普同先生陪同下,登七百多米高的八拉卡山,到恩师于右任先生墓前祭拜,看望六十年前一起在于先生身边工作的刘延涛兄长,无比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
转眼间,公石先生已离开我们十年了,回顾我从事标准草书研究近三十年,在恩师公石先生身边受训导十八年,恩师言传身教,恩重如山。在恩师公石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之际,中国标准草书学社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史研究馆、宁夏书法家协会和盐城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胡公石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胡公石真迹暨海内外书法名家邀请展》,出版《胡公石标准草书精品集》,以表达对公石先生深切的怀念。我坚信公石先生传承的标准草书事业,后继有人,前程无限光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