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江苏盐城黄海新区: 让“新”成为沿海发展的特色 媒体:众媒新闻 2022-10-12 10:50
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
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黄海新区滨海片区的这家新材料工厂,即将填补国内量产PHA的空白。江苏蓝素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一期年产5000吨PHA项目,还没投产,订单已排到几年后。
“班组员工都已到齐,正在培训。10月底试车!”眼看着厂区一天一个样,公司总经理王明江,言语之中掩饰不住欣喜。
蓝素生材是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蓝晶微生物是国内合成生物学头部企业,致力于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新型生物基分子和材料,其中包括海洋可降解材料PHA。
一年多来,背靠强大的科研团队,蓝晶及蓝素在合成生物技术、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和制造方面积累了强大实力,“在主要指标如碳源转化率、生产速率、产品纯度等方面,蓝素全面超越国内外的主要竞争对手。”王明江介绍,自主研发的关键设备还能比普通设备节能两到三成。
“比如常用的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盘等产品,就可使用PHA替代,废弃后3至4个月就可自然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像传统的塑料那样造成白色污染。”王明江说,虽然一期即将投产,但已在谋划二期2万吨的扩建工作。“目前多家知名消费品公司已在和蓝晶进行商务对接,希望能使用我们的产品,最愁的就是产能何时能够大规模提升。”
当初选址时,公司团队半年走访国内30多个城市。“最终我们将第一座‘超级工厂’放在了盐城黄海新区,是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我们。”王明江说。
工厂一期建设过程中,蓝素人也深深体会到这点,“园区的体制机制非常灵活,服务人员最多时一天来了三四趟,随时帮助解决问题。今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但是园区组织专门力量,帮助我们打通人员、物资运输的各个卡口,使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同样在黄海新区响水片区,距离蓝素40公里外灌河岸边的江苏天能海洋重工有限公司,正在谋划更大的发展。
“我们主打产品为海上风电机组塔筒及超大单桩基础。刚落户时做3兆瓦比较多,今年我们已做到8.5兆瓦。”江苏天能海工副总经理吴世宇说,公司在新区得到快速发展,自2017年落户,前三年几乎都以翻番的速度成长,去年总产量超过10万吨。
短短几年,江苏天能海工已成为国内同行中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生产能力强的企业,其客户范围也从江苏沿海扩展到山东、浙江、广东等全国沿海地区。在集团10多个生产基地中,江苏天能海工的销售、收入等均居第一。
“我们正为生产导管架和浮式基础等做准备。”这意味着,江苏天能海工的产品,将从近海延伸至中远海。吴世宇介绍,看好黄海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配套,以及对新能源产业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计划通过募资增发,将江苏天能海工的产能在目前基础上翻一番,达20万吨。
在616平方公里的黄海新区,“新”正成为这个年轻新区的鲜明特色。围绕综合能源、优特钢、新材料、海洋生物、现代物流五大主导产业,黄海新区承载建设国家河海联动开发示范区、大型综合能源基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的历史重任,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LNG储运基地、全国不锈钢特色产业基地、全球最大的纤维素纤维一体化生产基地、国家火炬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基地等。
今年以来,黄海新区紧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先后签约金光一期二阶段、国信LNG接收站、德龙250万吨不锈钢等10亿元以上项目16个;新开工凯金锂电、上海电气、明阳风电等10亿元以上项目6个,新竣工中海油一期工程10亿元以上项目1个,实现“一年大变样”。
滨海港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曹海军说,黄海新区连续两年承办江苏省新能源投资论坛,启动黄海新区综合能源产业创新联盟等,举办首届“天工开物”生物经济行业论坛,会同滨海、响水两县,利用滨海沿海工业园、响水工业经济区两个载体园区,打造新材料、新医药产业创新基地和不锈钢、再生纸产业创新基地。未来新区将用活各类政策,以更加灵活的体制机制,让盐城的沿海呈现新的发展气象。
(撰稿: 江汉超 转帖:罗会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