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968|回复: 0

[和悦读书] 刘庆宝·陈琳和我是同村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4 1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刘庆宝·陈琳和我是同村人
作者: 刘庆宝

  建安七子陈琳和我是同村人。

  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叫东沙沟。东沙沟地处盐城西乡大纵湖畔,坐落在芦苇丛中,四面环水,东邻大纵湖,西与兴化市的西沙沟一河之隔。百十户人家的小垛子,被十字型巷道划分成四角。村里以刘姓为主,陈姓居二。陈姓分居在东北、西北和西南三个角,称为东沙沟“三角陈”。西南陈善捕鱼,西北陈爱种地,东北陈崇尚读书,“字养千口,力养一人。”就是出自东北陈家训名言。村里人很崇拜东北陈,咬文嚼字,通情达理,彬彬有礼,体现出学养有素的形象。听老人讲,东北陈历史上出过不少大官,陈琳就是东北陈的祖先。

  东沙沟也有人对东北陈历来就有忌妒之心,用“宁让庄上出条牛,不要族里出诸侯”极尽讽刺。“文革”初期扫四旧最能体现出他们对东北陈的忌妒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那时村里的高田瓦屋都姓东北陈,他们大多是富农,忌妒东北陈的人便高举造反大旗,冲进东北陈家“扫四旧”扫得义愤填膺,扫得心花怒放。其中有一户叫陈正科家被“扫”得最彻底。据说,这家是陈琳的嫡传,父亲因是地主坐牢还没满刑,由于有文化,在农场干活拿工资了,红卫兵不知从哪儿获到情报:家里藏着陈琳的“宝物”,一群人冲进他家翻箱倒柜,我也跟着看热闹。果真从他家床底的瓦瓮里翻出一大抱线装的“变天账”,红卫兵将这些战利品扔进火堆里烧成了灰。后来听说,“变天账”是东北陈的家谱,其中记载着陈琳的家史。

  据《盐城县志》记载:陈琳,字孔璋,射阳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擅于书檄,更善诗文。初为汉末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欲召外兵诛宦官,陈琳累谏不听,何进终败。董卓乘乱率兵入洛阳,陈琳随袁绍伐董卓,并掌管书记。袁绍令他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指责曹操无德,不可依附。后袁绍败,因陈琳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病逝,葬于古射阳湖畔盐渎境内。明万历年间,盐城县知事杨瑞云有祭墓诗文。

  我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参加集体劳动,上工收工都是坐船,吃饭也在田头,间隙常听到有关陈琳的故事。陈琳的父亲是勤俭持家的人,春天播稻谷打二斤刀头肉敬秧神后腌起来,到请工栽秧才拿出招待人;秋冬穿蒲鞋,春夏穿草鞋,省吃俭用请先生教育子女;如果村里哪家穷得揭不开锅,他就送上二升米给那家度日,在村里很有口碑。陈琳自幼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仁爱之心。听村里老人刘茂龙讲过这样一个传说:东沙沟人有个风俗,不论穷人富家,到了春节,都要买只猪头回家敬菩萨。那年大年三十下午,陈琳的父亲买了一只猪头回家下锅焯水,准备好纸钱鞭烛,准备敬神。村里有户人家没买到猪头很失望。陈琳的父亲知道后,就问陈琳和他的弟兄该怎么办?陈琳第一个回答:把自家的猪头送人家。他在父亲赞许后,从锅里捞起猪头送给了人家,还说“自家多买了一只猪头”的话安慰人家。这个故事一直感动着我,我特地把这个故事收录进了我的《大纵湖传说》。

  我在1974年秋天当上民办教师,又喜爱文学,在课余时间,我“啃”起了陈琳的文学作品。他的诗歌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描写繁重的劳役给广大人民带来的苦难,颇具现实意义。全篇以对话方式写成,可见乐府民歌对他的影响比较深厚,是最早的文人拟作乐府诗作品之一。他的散文《为袁绍檄豫州文》《为曹洪与世子书》等,风格雄放,文气贯注,笔力强劲。《三国志》有这样一个情节: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陈琳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曹操当时正苦于头风,病发在床,因卧读陈琳檄文,竟惊出一身冷汗,翕然而起,头风顿愈。

  真是“草堆里飞出了金凤凰”。陈琳成了东沙沟全村人的骄傲,更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就是对村里陈姓的人家也另眼看待。我学习陈琳对真善美执着追求,学习他朴实、生动的艺术风格,不断提升自己小小说创作水平。我发挥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优势,根据小小说的特点,把目光的焦点投注在发生在身边的恩仇怨德、亲朋背弃、悲欢离合等等上,通过这些看似琐小的种种纠葛,塑造了一批生活中“陌生的熟人”,受到文学界的好评。其实,我这点收获正是来源于陈琳的艺术熏陶。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丁酉大疫爆发,陈琳染疾逝世,并归葬家乡大纵湖畔。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温庭筠失意,客游江淮,路过陈琳墓,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过陈琳墓》:“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建设大纵湖风景区,在陈琳墓地建起了“七子岛”,供游客瞻仰。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了“陈琳之墓”四个字,墓碑的背后是由毛主席草书的《过陈琳墓》。

  说来也巧,我在2006年在大纵湖镇买了房子,与景区一河之隔,站在阳台上,掩映在青松下的七子岛便映入眼帘,耳边似乎听到他“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的呐喊声。每当有文友来访,我都带他们到七子岛观赏,都忘不了说上一句:“陈琳和我是同村人。”现在各地为了旅游发展而争抢名人故里,陈琳也在被“抢”之列。2016年3月13日盐城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大纵湖畔缅怀“建安七子”陈琳》的记者专访。“陈琳是盐城人,应该没什么疑问。”市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夏春晖告诉盐城晚报记者,“在明代万历年间的盐城县志中就有记载。当时主持编纂县志的是县令杨瑞云,此后历代的盐城县志中,都提到了陈琳。”

  明代人不会造假吧,更不会出现“抢名人”的事发生。陈琳是地地道道的东沙沟人,毋庸置疑。现在,陈琳与宋曹、朱升等先辈组成了大纵湖一道亮丽的风景,熠熠生辉,闪耀在大纵湖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