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945|回复: 0

[和悦读书] 王洪武·特别的聚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 09: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王洪武·特别的聚会
作者: 王洪武  

  很高兴,参加了一次特别的聚会。

  说它特别,这聚会不是时下正流行的同学会、战友会,也不是什么亲友会。有的像同乡会,但又特别专一。参加人员都“清一色”从同一村庄来到我们盐城的60岁以上老人。

  我出生的大纵湖镇杨家港,是一个距离县城百余里的偏僻小村,最多时有近300户1000多人口,而今有100多户400多人住到了盐城。千古的“乡巴佬”一下子成了城里人,大伙既兴奋,又有点儿失落。在村里,大锹一扛走路上,饭碗一端在村头,大爷大妈亲朋庄邻几乎天天照面;进了城,有些人便很难见到了。年轻人忙于学习、生计,而老人有时间也最渴望能相互团聚、碰碰头。于是,由已退休随儿子进城的“老村支书”牵头,搞了这次活动。

  这天中午,我和老伴欣然如约而至。

  聚会定在一家酒店举行。上午9时许,老人们就像走亲戚一样喜滋滋地陆陆续续从四面八方赶来。大伙一见面,便热情握手,拥抱,言欢,尤其是一些奶奶大妈,拉上手即不丢手,问长问短说不休。

  聚会原匡算能来80人左右,最后实到了整整100人。

  粗略分类,一是从村上去参军、读书,而后转业和毕业分配到盐城工作直至退休的,原在检察、财政、公安、税务、学校、剧团等单位的几位老者,这部分人数很少,不超过8%;二是早些年便到城里来就业打拼的人,他们或进工厂,或开商店,或做家政,或扫街,或看门,或踏三轮车,等等,而今老了,有的已“全退”,有的还兼干着,这部分人大约占40%;大多数人是子女在城里买了房定居后,见家里父母老了,便让他们到城里来享享福,或者帮助带带孩子烧烧饭。

  看那个月生爷爷、小多子奶奶,老两口均80有2了,精气神还特别好。也是的,子女旺啊!老大老二两个儿子,在村里是种粮大户,进城的人家就把田包给他搞联耕联种。老巴子三儿子,大学毕业,先分在一家国营大厂当技术员。企业改制后,他自主创办了一爿精密齿轮厂,经过几年拼搏,现已成了全市响当当的重点骨干企业呢。老两口农忙时在老家帮老大老二看看场,农闲时则到老三家歇歇脚。这次聚会,老两口刚回老家不久,还是老三特地开车去把他们接来的。

  老表华子,我更熟悉不过了。一贫如洗的穷舅舅,60岁上才生下他。没有读书,更没有得到什么家产,自己硬是靠种田劳累,好不容易垒了3间草棚子。面对如此家境,孝顺聪明的儿子高中一毕业,便到一建筑商家学装潢。几年后,即自主立业。如今不仅在乡下小镇上买了屋,去年又在城里按揭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老夫妻俩都来城里了。儿子搞装修,老伴帮媳妇做做小生意,春卷、凉皮、凉粉、糖葫芦,四季不停,什么赚钱就做什么卖什么,每天都能赚几张大票子。老表,“家庭妇男”则当仁不让。他常常菜篮子一拎,围腰裙一扎,烧饭、接送上学的孙女。忙吗?累吗?他头直摇:“这点活在我还不是小菜一碟,比在乡下翻耙拉犁轻松多了!”乐吗?他头直点:“是是是,过去做饭只求饱,现在烧菜要求好。栽秧割稻,弄不过当锅摸灶。我现在的日子是鱼肉天天有,一天两餐酒(中、晚),不是神仙,胜似神仙!”桌上敬酒,老表连连真情表白:“我华子八辈子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城里这样的好日子!”

  聚会现场,灯火辉煌,台前走动的红色字幕连连蹦出祝福的话语。本村作家新创作的《乡愁》系列《我的杨格港》,识字者争相传阅;本村书法家现场献书的大红“寿”字,高龄老人喜之不已;昔日老农民,上台演唱的淮调,表演的拳术,也像模像样,让人刮目。
真是:城镇化,魅力大。它吸引了广大农民,也提升造福了广大农民。

  城里的乡下老人,好幸福!

  当然,城里的乡下老人,也有惆怅。主要是:城里不好串门。孩子们大多时间不在家,老人独自待着冷清、寂寞。少数的子女与其关系还不够好。钱三大妈坦言媳妇嫌她做的饭菜不好吃。起初说要回去。王大妈劝她,不要不要,烧菜,学学,再认真些,会好的……
特别的聚会,为特别人群搭起了相互交流的平台,弥补了城市社区工作难以做到的方面,其效果也特别的好。召集人一再强调,聚会成立服务组,除每年组织一次聚餐,平时还要和大伙一道,在扶贫解困、家庭和睦、遵纪守法等方面做些努力,以充分发挥在城“夕阳红”的作用。

  聚会厅内,掌声哗哗一片。

  依依不舍道别了,声声期盼,明年此时再相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