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135|回复: 0

[和悦读书] 沈国亮·粽香脉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7 09: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沈国亮·粽香脉脉
作者: 沈国亮

  母亲从乡下捎来了一篮粽子,依旧是碧生生,一只只棱角分明,清香隐隐。算算日子,又快到端午时候了。

  儿时的记忆中,对于农家孩子来说,精神愉悦且物质丰馈的日子实在不算多。除了嫁娶生辰、走亲访友的时光外,传统的节日便成了一种纯真而简单的守候。一元复始,清明节更多的是精神与形式的意义;端午时节,挂菖蒲、插艾草,乃至闹龙舟吃五黄,更有那一只只粽子,真正牵着眼球、裹着心腹。童稚的心里,对端午的期盼,实在要热切得许多。

  母亲裹粽子的场景始终是铭刻于记忆中的温馨一幕。静静的院落中,午后或黄昏,一只平日洗衣洗澡的木桶盛上水,将早就备好的粽箬浸泡其中,渐渐水润得翠色粼粼,一旁是满盆淘洗浸泡过的糯米,干净净的白得逼眼,一根黄澄澄的粽针插在米上。忙里偷闲的母亲便缓缓地坐下来,打壳包米,穿针走叶,宁静而从容,随着母亲口中断断续续的故事传说,一只只精巧又厚实的粽子便跳跃着渐渐堆满了竹篮。间插其中的是一旁的我跃跃欲试伸向木桶里的小手和母亲慈祥的呵斥……傍晚时分,一缕缕盘旋蒸腾的粽香便绕着灶台,随着一缕缕炊烟飘出厨房,飘满村庄。

  我们里下河一带过端午节俗称“过端”,通行之风不只是五月初五重阳当日才裹粽子,五月初一、五月十三都要吃粽子,端午的快乐已是萦绕了整个五月,如同春节,首先是除夕,然后是新正,后面还有正月十五闹元宵,实在有一唱三叹之佳趣。巧手慧心的母亲还能在匮乏的物质中调弄出赤豆、绿豆、香菇等花样繁多的馅心,制作出或三角或斧头或枕形的造型,乃至角黍串缕,让我悬挂于胸前,极大成就了孩童时我的简单的快乐。

  经年之后,我逐渐知道端午的意义不只有粽子的清香可口,还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厚重历史积淀。然而母亲没读过什么书,母亲也许不尽知晓三闾大夫行吟泽畔的忧叹,更不懂熏风燕乳、暗雨梅黄时节的词客伤悲,诵不出“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之类的悠闲意趣,母亲的端午心思就包裹在一只只精心制作的粽子里。在母亲眼里,清香脉脉的粽子里不但有儿女们的口腹之乐,而重五之候恰是田间豆熟麦黄、秧苗将栽之际,夏收夏种农事繁忙,实实在在的粽子正是饷田的好餐饭。小小的粽子,牵连着小满之后、芒种之时多少农家的收成和希冀呵!

  母亲裹粽子的本领在街坊邻居中堪称一绝,母亲的技艺传承于母亲的母亲,母辈们也许不尽知其所以然,其实在一代代传承中蕴含的是对传统习俗和朴素生活的一种坚守。我常想,端午时节,艾蒿如风,尧都舜壤,菖蒲招摇,江汉千里,龙舟竞渡……那是怎样一种华夏情结、传统文明的积淀与升华!而这种民族文化精魂的生生不息,正是在田间灶上忙碌而宁静的日子中如水般浸润,如水般前行……

  今年母亲的粽子来得有些早,也与去年有所不同。有几只粽子包得格外精致,并用红丝线缠绕着,专盛于一盒,剥开来,只见碎玉一般的糯米里镶嵌着一粒粒红通通的大枣,红妆素裹,煞是醒目喜人。我知道,这是母亲的粽子里最庄重、最虔诚的一种,这是母亲为她的孙女儿特地备下的。女儿今年高考,母亲在用自己古老朴素的方式表达“枣粽”(早中)的殷殷祝愿。非独女儿然,姐姐、我、外甥女都曾受过这样的礼遇。常忆当年,我还是小升初的考试,外婆在乡村黄昏的院落里一边虔诚的裹着粽子,一边絮絮叨叨地述说着当年舅公是如何吃着她的枣粽而考进城里上大学的故事……如今外婆已然作古,我们这些当年的学子亦已为人父人母,只有只只枣粽,甜香依旧。

  佳节应时,今年的高考,正逢端午。可以想见,如女儿般的莘莘学子,坐在静静的考场上,齿颊间留着粽香,鼻翼间闻着墨香,方寸灵台之间,氤氤流动的自有脉脉心香和泉涌的才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