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刘庆宝·“于家岸”与“于家庵”作者: 刘庆宝
大纵湖西北边有个村子叫于家岸,过去村里有个庵,当时就叫于家庵。“于家庵”怎么改成“于家岸”的呢?其中有个缘故。
那时,于家庵的住持依着哥哥在衙门当官,在村里横行霸道。庵里有百余亩农田,常年租给村里的人家种植,按三七分成,她收七成,农户得三成。农户种地不够糊口,她却富得流油。有人提出按四六分成,她摇头不同意。有一年发洪水,地处“锅底洼”的大纵湖一片汪洋,于家庵自然在劫难逃。稻子即将成熟,转眼间沉入水底。辛苦了大半年的佃户们牵着小船,手握镰刀,扎猛子到水底割稻头,能到手的没有一半。佃户们商议后,一起来到庵里找老尼姑,求她高抬贵手,按到手的粮食对半分成。
老尼姑竟冷冷地说:“年年遭灾就年年不收了?”
当天,老尼姑就派人到佃户家扒粮,把佃户家弄得大的哭、小的啼,一个吃斋念佛之人竟如此铁石心肠。整个村里怨声载道。
有个佃户叫于根,一直租种庵里的田,每年缴了租子后所剩无几,只好划船到处漂泊,讨饭糊口。第二年春再回家种田,日子十分艰难。老尼姑到他家扒粮时,于根的老婆偷偷地把一袋子稻子藏在锅塘里,为家里的一个七、八岁的儿子留着。大人日子能过,小孩子难过。谁知还是被发现了,于根老婆抱着稻袋子死不松手,扒粮的人对着她的心口狠狠地踹了一脚,伤势严重,又无钱求医抓药,含怨死去。这一事情在于根儿子的幼小心里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几年以后,老尼姑在庵外菜园里种了几垄西瓜。长势旺盛,蔓绿瓜大,其中有只瓜特别大,小笆斗似的,真是罕见。老尼姑喜出望外,向方圆百里内的尼姑庵发出请帖,邀请各庵的住持前来尝瓜。老尼姑不仅在当地名声坏,就是在众庵中人缘也不好,她想以此来化解与外地庵庙的矛盾。
尝瓜的日子到了,四方庵庙的住持如约而至。老尼姑不胜欣喜,命人将那只大西瓜用清水洗净,放在大厅的供桌上。焚香祭拜一通后,亲自执刀开瓜。手起刀落,西瓜应声而开,一股浓臭喷溅而出,众尼姑掩鼻疾退,纷纷指责老尼姑,老尼姑也傻了眼。她屏气查看,瓜确实熟透了,红瓢乌籽,而在朝天的一面却有一个黄团团,不知是何物。轻轻一拨,刺鼻的臭味,原来是小孩的大便。她气得不得了,这是有人与自己过不去,故意恶作剧。
众尼姑愤愤离去。本来大家就看不惯她,慑于她有个哥哥在官府里做事才不得已赴约,受这般羞辱,自然不快。
老尼姑丢尽颜面,气愤难消。她派人明查暗寻,发誓一定要揪出作案之人送官府严办,以消心头之恨。查来查去,竟是于根家七岁的儿子!众乡亲向她求情,小孩子乳毛未干,就饶了他吧。
老尼姑圆瞪三角眼,狠狠地说:“疙瘩大的小把戏就做出这般狭窄事,长大了还不反天?”
老尼姑硬是把于根的儿子送到官府治罪。老尼姑的暴行激怒了众人。一天夜里,一把大火把老尼姑的庵庙烧个干净,老尼姑吓得逃走不见踪影。
庵,烧了,老尼姑逃了,大家似乎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便把于家庵改成于家岸,“庵”与“岸”读一个音,但含义不一样。“岸”预示苦海已过,即将到达幸福的彼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