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688|回复: 0

[和悦读书] 许正和·“海中之洲”话盐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8 14: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许正和·“海中之洲”话盐城
作者: 许正和  

  盐城,“唐前为海中之洲”——《盐城县志》上引用的这句话,曾一度给我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一个“洲”字,除了地理学上常用的地球七大洲之“洲”以外,还有“水中陆地”的意思。凭着通常的想象——既为海中之洲,似乎应是孤悬海上,四周皆水,并且离陆地较远,而我根据已知的一些情况,好像又不全然如此。再者,这座海中之洲究竟有多大呢?她最终又是怎样和大陆连成一片的呢?近日得便,探研了不少的史志记载和相关资料,才使得盐城作为海中之洲的概念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清晰起来。

  据1998版《盐城市志》,在距今2万至3千年左右的漫长过程中,今盐城市域的大片土地大体经历了由桑田而沧海、由沧海变桑田的双向变迁过程——对这一话题,本文暂且不论。现据1993年版《盐城县志》“自然环境志”,“纵贯伍佑、新兴的东(沙)冈,形成于距今3310年与3882年之间。但唐以前,这条沙堤并未全部与陆地相连。”紧接着又说,“《南兖州志》载:‘海中洲上有盐亭百二十三所’;《通鉴地理》载:盐城‘唐前为海中之洲’。这条海中之洲,基本代表着盐城县境秦汉时期的海岸线。”还指出,“唐大历年间,淮南黜陟使李承利用东冈这一天然的冈地,修筑常丰堰以捍海潮”。在我看来,这一段记载可视为盐城作为“海中之洲”的总体概述,亦可见“唐前为海中之洲”的出处为南宋王应麟编著的《通鉴地理通释》。

  《南兖州志》一书,我今天已寻之不得,但可知“南兖州”之名成于东晋成帝时期。“盐亭”,是当时生产海盐的基本单位,但晋时所称的单个盐亭究竟有多大,一时也无法弄清。只能按照一般想象——能够在其上驻扎“百二十三所”生产海盐的盐亭,这座“海中之洲”应当不小。据唐元和八(813)年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载,“盐城县……洲长百六十里,在海中”,至民国胡启东《续修盐城县志》,在其“卷一·舆地”中指出,“先是范堤一带高地为海中之洲长百六十里洲上有盐亭百二十三岁煮盐四十五万石。”由此两条记载,我们不难得出盐城作为“海中之洲”是以逐渐露出海面的东冈为基础的,南北长度当为一百六十华里左右。至于宽度,《盐城县志》说“(东沙)冈身完整,宽达50~200多米”。冈是凸起于洲之上的,冈宽并不等于洲宽。推测在李承修筑常丰堰的唐代,洲宽当在数百米至数公里之间。

  东(沙)冈的形成时间远迟于西(沙)冈。今盐城西侧,“北起阜宁羊寨,经喻口、龙冈、大冈入东台县境”的西冈在距今7000~5000年前已经形成。随后,海岸线也在不断向东推进,以至逼近后来的古瓢城西。笔者一直对今盐城登瀛桥西那条被称做“小海”的路段颇感兴趣,一个明显的可能是——“海中之洲”的东侧(及南、北)既是大海,那么称西侧相对狭窄(并和大海相通)的水面为“小海”,则显得合乎情理。明万历十一年《盐城县志》上说,“小海,在县治西城外东西两滩生蒲苇”。提及了“东西两滩”,却没有提及“小海”的宽度。厦门大学历史系周运中教授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很有价值的史料,说是南宋时高邮人陈造有《赠盐城四士》及《赠盐城诸友》诗,其中描写盐城有“海西裨海东”、“城西裨海百顷宽”之句。周先生特别注明,“裨海,小海也——司马贞《索隐》”。“顷”,本为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百顷”当为万亩。因而,陈造的诗点明了盐城城西的小海有万亩之大。至于陈造在诗中有无夸大?则不好说。当然,这是南宋时的状况。《盐城市志》、《盐城县志》和其它相关资料,对“海中之洲”所在的沙冈都有“岸外沙堤”(或“近岸”沙堤)的提法,这自然又让人产生这座“海中之洲”离实际岸线并不会太远的联想。其实,陈造的诗,本质上与此也并无大的矛盾。

  那么,作为“海中之洲”的盐城究竟在何时和大陆连成一片的呢?

  我们已经知道——唐大历年间,淮南黜陟使李承利用东冈这一天然的冈地修筑了贯穿南北的常丰大堰以捍海潮。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这肯定算是一项浩大的人工工程。自然,原来的“海中之洲”也被人为“划”成了内外两部分,堤堰之外为大海(含海涂),堤堰之内则和大陆相结合。客观上,也就为盐城“唐后不再是海中之洲”造成了一个突出的契机。倘这个时间节点能够成立,则可推定,自唐代常丰大堰的筑成,盐城结束了作为“海中之洲”的悠远历史。(设想当年施工的难点并不在于东冈本身的加高和拓宽,而极有可能在于“洲”的南北——小海和“洲”东侧的大海相通之处的填埋。)编著《通鉴地理通释》的王应麟是南宋人,他认定“盐城,唐前为海中之洲”,恐怕也正是以这一认识为基础的。

  由唐大历起,八百年后,明万历年间,广东南海人杨瑞云任盐城知县。在他主编的盐城历史上首部《盐城县志》中,正文“卷一”开篇的第一句话便是“盐城屹然横峙海上”。结合盐城在唐代以后已不再是海中之洲的事实,杨瑞云的这句话是不是有点儿令人费解呢?笔者以为,这句话似可作“盐城巍然矗立在大海之滨”解。或许,如此表述,也能体现世世代代繁衍生活在“海中之洲”上的盐城人依依难舍的——大海情结!

    载2016年1月2日盐城晚报登瀛副刊新年新设“范公堤”专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