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晏殊,有“宰相词人”之雅称。在盐城任职期间曾经留下《完溪沙》一首:“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以吟诵当时瓢城的景美。
如今,人人熟知的《盐城八景》,那些历史痕迹,已再难寻觅。然而,在城乡一体化的生态文明建设中,盐都探索以经济区域概念加强资源整合,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一批批城乡人与自然和谐新的美景,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且正在融入人们的生活。
笔者一次难得的机遇,走进了盐都的“水美三条河”,接触了居住在那里的市民(村民),他们纷纷告诉我:领略着城乡景色的秀美,感受着湿地空气的清新,每个人的心中真有说不出的畅快。
郭猛·东干河
东干河,中穿盐都郭猛镇境内,北起盐龙街道的八支河,南至大冈镇的一支河,全长12.86公里,为上上世纪70年代开挖的人工河,是盐都境内这一片低洼地(八纵四横,南北走向)排水骨干河道之一。
东干河大规模整治在2004年底,采用了水力冲挖和机械化作业,清淤、清理污染源。2008年配合新农村建设,以清理河坡、水清岸绿为主题,又再一次进行整治。
这条河的亮点,由此而呈现:
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让村民的故事延续。
留住乡愁,励精图治,“东干河”旧河换新颜,有一种浴火重生的意蕴……由北向南,它串联起“国家高新区、仰徐和杨侍两个最美乡村及“双新大道”等美丽的景观,俨然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
更重要的是,生态环保,清洁卫生,又用上了清洁能源,全新的生活方式,让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文明小康的红利。
是亮点,也是整治的难点。
原来的东干河,河的西岸,住着600多个农户。茅房和猪圈,临河而建;家前屋后,河坡空地,种着自家的蔬菜。
整治后的东干河,拆除了所有临河而建的茅房和猪圈,统一规划,新建了带有化粪池或沼气池的猪圈、冲水式公共厕所。同时,调整了一家一户的蔬菜种植用地。新建了统一式样,整齐划一,排列有序的“河水码头”,河坡上栽种了低杆植物。为实现长效保洁的目标,三户配备一只垃圾桶,百米建一个垃圾池,每天由镇垃圾中心统一收集,集中分类处理。整个河道分成四个段面,每个段面4人,配一条船,全天候保洁。专人督查,考勤考核,公布上墙,入档备案。
南来北往的车辆,行驶在宽敞的盐宁公路上,两边,绿意婆娑,屋树相映,河水潺流,清澈明亮,水上鹅鸭嬉戏……呈现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田园风光。
盐龙湖·环河
盐龙湖,集多学科、内容广、及时含量高、国内无先例的生态湖,是市区饮用水的“生命之泉”。
为了把盐龙湖的水安全降至零风险,按当初设计,在护堤的外围挖了一条河——环绕湖区,也称环河。同时,将环河外则再放出20米防护林,作为湖区的第三道“防污染防护墙”。所以:盐龙湖·环河,又有市区饮用水“生命之泉”的铠甲之称。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现在的环河,它的功能还在不断地扩大和延伸。
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环河生态风景保护区”。实质上,将湖区的外围红线已扩大至6729亩(盐龙湖区面积3830亩,不包括在内)。
环河生态风景保护区,东至双新北路,与盐龙街道的丁晏村毗邻,南至青年路,北至蟒蛇河,西至盐龙湖西则红线控制区及龙冈、秦南、盐龙街道6个村居。
建成后的环河生态保护风景区,呈外侧低,湖区高的地形。
以“安全生态,绿色高效,休闲观光”的设计理念,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结合周围的大环境,搭建了林与水的自然融合的态势,并配置以各种彩叶树种,发展生态绿色的农林,既为水质保护建立起天然屏障,又达成了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
俯视“生态风景保护区”的鸟瞰图,它的规划结构颇具特色。有“一核五区,众星拱月,一脉相承”的诗情画意。
一条貌似于龙形的生态景观绿脉(龙形大道)、将龙形水系的展示小品、以及“龙”字命名的植物等,融汇成一个有机整体,突出了“龙”的主题,衬托于盐龙湖畔,可谓相映成趣。
五个功能区,除综合服务中心、休闲广场、水文化展示园,绝大部分,以林木培育为主。设有迎宾花毯、竹林、银杏林、桂花林、广玉兰林、松柏林、山楂林、柿子林、香樟林、杜仲林、枇杷林、紫薇林,以及有机菜园、果蔬温室、女贞防护林带。
这样的结构,自然而然,在三道“防污染防护墙”的基础上,对于盐龙湖的保护,又形成了三道“保护圈”。
“近湖圈”,栽植女贞、广玉兰等常绿乔木的绿色堤坝,拦截污染物直接进入水源保护区。
“次生圈”,对盐龙湖东、南、西外则20-500米范围内,进行植被修复、水土保持。禁止一切与水源保护无关的项目和设施的建设。在形成了外围的第二道生态屏障。
“外围圈”,对区外的“凤凰科技园”进行功能提升;沿青年路建设休闲观光区、花卉温室,对相应的配套设施实行严格监管。
同时,对外围的道路和水系进行改造,形成雨水净化循环体系,用盲参管和渗透性强的沟渠,有效提高整体雨水收集的性能。用地势变化,将自然降水有目的的予以引导汇集,形成大小不同相互串联的季节性的水面,成为公园中随着时间而具有变化的水景观。
环河,是盐龙湖的铠甲,更是一座景观优美的森林大氧吧!
盐都新区·“三河子”
三河子,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2014冬春重点整治的河道之一。2014年12月立项,2015年2月开工建设,6月中旬竣工通水验收。历时4个月,高标准地完成了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
现在的三河子,目睹它的新姿,给人一种震撼。
一条清流,不一样的河坡,科学生态,曲径流觞。
2015年9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意大利一名设计师拍摄的“中国城市新貌”,其中的一个片段里,就有盐城“三河子”整治后的新容新貌,说它是“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一条建国之初开挖的人工河。当初,这里居住人口密集,公共设施简陋,乱搭乱建违章建筑严重;部分镇村企业坐落其间,加上进城做生意的杂船,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乱放,河道淤积,河水发黑发臭,河坡绿化几乎为零……
整治后的三河子,实现了河与路、河与桥、河与园的有机结合。大马沟至丰收河,采用了自然河坡。
丰收河至润都公园,自然河坡与绿化带相衔接,河坡杨柳依依,河水园景倒影绰约,画面清新可人。
润都公园至开创路保留原有河坡,旧景换新,韵味依然。
开创路东的干垒墙坡,源缘小区西桥的联锁块生态护坡,源缘小区东桥的木桩压顶梁护坡,以及小新河南环路的植草型砼砌块档墙等等,目不暇接,让人耳目一新。
净化河水的植物自然生长,河坡坚固完整;与周围的河道保持通畅,又可以让雨水、河水、地下水自然互动。
截污,更是这次整治的重中之重。投资900多万元,河道两侧,在不影响河坡完整的基础上,设置了污水井,用管道接通到城市的污水网,对污水统一净化处理,从而彻底杜绝了原先污水直排的漏洞。
傍晚,河水潺流,波光粼粼,微风中飘来一阵阵芬芳,可能是水草芦苇的香味,亦可能是河坡泥土的香味,还有可能是周围草木的香味,难以分辨。但那肯定是一种自然芬芳的气味。